以为老了,其实病了,这 6 种情况要警惕

世界杯女足决赛

  • 首页
  • 世界杯女足决赛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世界杯女足决赛 > 新闻动态 > 以为老了,其实病了,这 6 种情况要警惕
    以为老了,其实病了,这 6 种情况要警惕
    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2:17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    人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。

    仪器用久了,零件会生锈、螺丝会松动。人老了,同样会器官衰老,机能退化,好像哪里都不舒服。

    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

    然而,并不是所有不舒服都能被简单归结为一句「年纪到了」。

    有些疾病的表现和前兆,很容易跟以为正常的衰老表现混淆。

    而只要及时注意到这些情况并且采取措施,就可以不用一味忍耐和「服老」,过上质量更高的老年生活,还可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。

    下面就来看看,有哪些以为只是「年纪到了」,其实值得警惕的情况吧!

    01:眼睛看不清

    以为老花眼,其实是眼底病变

    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,好像是每个人逃离不开的命运。

    但习惯性把所有「看不清」都统称为「老花」却是不对的。有些所谓的「老花眼」,其实可能是「眼底病变」。如果没有及时发现,会造成视力的不断恶化,不仅伴随视力缺失带来的风险,还会让老人逐渐丧失自理能力,出现情绪问题。

    「眼底病变」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,而是所有发生在眼底的病变总称。它们有着不同的症状、不同的名字,但却容易被统称为「看不清」,混淆为「老花眼」。

    应该怎么做:

    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「眼底检查」排查,早发现、早治疗,避免严重的视力损失。

    老年人如果出现看东西模糊、看不清等情况,要尽快去医院眼科检查,不要认为是正常的「老花眼」。

    02:人缩水了

    以为「老来瘦」,可能是「肌少症」

    老了之后人「缩水」、变得瘦小,听起来是很正常的事情,甚至还有「千金难买老来瘦」的说法。

    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。人老了变瘦、肌肉量减少,如果任其发展,最终可能被「肌少症」缠上,导致活动不便,最终甚至无法自主活动。

    肌少症正在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不同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在 5.7%~23.9% 之间。也就是说,每 10 个左右 60 岁以上的老人里就有 1 个肌少症。

    为了减少肌少症风险,可以主要从饮食、运动两方面努力。

    饮食方面,蛋白质要吃够。根据中国膳食指南,推荐平均每天摄入 120~200 克鱼、禽、蛋类和瘦肉,摄入 300~500 毫升牛奶,保证蛋白质的摄入。

    运动方面,可以把肌肉练习融入日常生活中。

    03:这疼那疼

    以为很正常,其实是骨关节炎

    年纪大了,「膝盖疼」、「肩膀疼」…… 疼痛几乎如影随形,晚上睡觉、天气阴冷时还会更加严重。

    很多人觉得这是身体老化的正常反应,忍忍就好了,但其实极有可能是因为患上了「骨关节炎」。

    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,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化损伤、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的骨质增生,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、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,多发于膝关节、髋关节、手指关节、脊柱等。

    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
    它的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。研究显示,骨关节炎在 40 岁以下人群中并不常见,而在 60 岁以上人群中则较为普遍。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,骨关节的磨损程度以及骨量流失程度会相应加重,从而诱发骨关节炎。

    目前,我国 40 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总体患病率已经高达 46.3%。

    如果及时关注,及时获得骨科医生的专业指导,早期骨关节炎通过保守治疗并不麻烦,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,可以正常生活。

    疼一定要去医院啊!千万别一味忍痛。

    04:牙齿掉落

    以为「老掉牙」,其实是牙齿疾病

    「老掉牙」很正常,是根深蒂固的观念。但其实「老掉牙」本身并不是自然规律;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曾提出 8020 计划:80 岁的老人至少应有 20 颗功能牙。

    年纪大了牙齿掉落,大多是龋齿、牙周病等造成的。成年人会得的牙齿疾病,在老年人身上都会出现,并且更加常见。比如上了年纪之后更容易堆积牙菌斑、产生蛀牙,老年人由于牙釉质的磨耗和牙龈退缩,也更容易产生牙颈部和牙根暴露。

    数据显示,我国 65~74 岁老年人恒牙患龋率高达 98%,牙列完整的只有 18.3%。这相当于十个人里,只有不到两个是牙齿完好的。

    「老掉牙」可以通过定期检查避免。牙齿从「健康」到「需要拔除」,中间可以通过补牙、牙周治疗、根管治疗、冠修复等方法尽力挽留。

    每年至少一次拜访牙医,发现问题提早解决,日常也要注意好好刷牙、使用牙线。争取 80 岁依然拥有 20 颗牙齿!

    05:胸闷、胸痛,以为体力不支

    其实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前兆

    老年人胸疼、胸闷,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不适。

    以为只是因为老了而体力衰退、容易累,其实可能预示着一些严重的疾病风险,比如小中风(学名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」),或心肌梗死。

    老年人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毋庸置疑的高发人群,也是风险更高的人群。研究表明,无论男女,过了 49 岁之后,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率就会开始攀升。

    老年人出现突然的胸闷、胸痛,即使持续时间不长,也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(神经内科、心内科)。及早发现,就可能避免致命后果。

    附:小中风的其他症状:

    脸、口角歪斜,咧嘴变得困难;

    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,或感觉麻木;

    一过性黑曚(眼前一黑);

    口齿不清;

    意识模糊、失去平衡等。

    06:老了听不清,以为是自然退化

    其实可能是耳部疾病

    老了耳朵听不清,很多人认为是正常现象,可以不用治。

    事实上,诱发老年人诱发耳聋的因素比较多,情况也比较复杂。的确可能是由年龄导致的「老年性耳聋」,但也不排除其它疾病的可能性,比如中耳炎、听神经瘤等。

    老年人出现耳朵听不清的情况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鼓膜和外耳道,并进行其它相关检查,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耳聋。如果是中耳炎等耳部疾病,可以通过手术治疗,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。

    即便是不可逆的「老年性耳聋」,也可以采取助听器、人工耳蜗、进行听觉康复训练等措施,提高生活质量。

    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
    我们也许无法对抗衰老,但可以学会分辨哪些不舒服是「年龄增长的自然产物」,哪些不舒服可以通过及时检查治疗得到缓解和控制。

    有些不适,本不必忍受。有些危险,本不必发生。

    以上提到的这 6 种情况,也许你的爸妈、或者其他关心的人也正在经历。赶紧「转发」给他们,提醒他们关注起来吧~

    本文审核专家

    参考文献

    [ 1 ] 黎晓新 , 王宁利 . 眼科学 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 , 2016.

    [ 2 ]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(2023).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.

    [ 3 ]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专家组 ,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.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( 2024 版 ) .

    [ 4 ]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——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.2018 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.,2018:14+13.

    [ 5 ] 杨继 , 张垚 , 马腾 , 等 .1990 — 2019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、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. 中国全科医学 ,2024,27 ( 02 ) :233-244+252.

    策划制作

    策划:橘子卡     |     监制:Feidi

    封面图来源:站酷海洛

    最近微信改版了,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

    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� � 哦~



    上一篇:邓小平:“世界上最不怕孤立、最不怕封锁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”
    下一篇:“梦想”中国造! 探索深蓝下的“地球答案”